
由101艺术潮玩中心、数字教育小镇主办,林焱琳主导策划的展览「异境乐园」郭方舟个展自2024年7月开幕以来,受到众多艺术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支持和青睐,为满足广大艺术爱好者的观展需求,将延期至2025年1月5日(周日)闭展,欢迎前来参观。
大家好,我是郭方舟,
非常感谢大家能来看我的展览
感谢我的策展人焱琳
感谢101艺术潮玩中心和数字教育小镇的工作人员,
因为有着大家的共同努力,
才能把我的作品用那么棒的状态展现给各位,
对于我来说,创作就是非常好的交流方法,
我和我的伙伴,把对生活的理解,
把心中的善念,转化成了作品,
我相信,这也是份小小的力量,
希望我能和来看展的各位成为朋友,
谢谢。
接下来将带来由焱琳所写的导览。
创伤语境下的一些私人风景
引言 | 策展人 林焱琳
各位,欢迎光临艺术家郭方舟的异境乐园!
“境”一字在佛学中指“心之所游 履攀援者”, 即人们的意识活动所凭附的对象,
我们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为我们造出千千万万份“境”,身体在各方意识的加持下
有了“生命”这个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词汇,相形之下,“身体”一词在生命中起到更加物质性基础的存在,意大利哲学家阿甘本对于剥离意义,以及人性后的“身体”提出了“赤裸生命”这一概念,关注一个动物性至上的纯粹身体有意义吗?
也许,你可以在异境乐园发现身体作为主体性的存在。
2023年初,郭方舟重新拿起画笔,开始创作架上作品《寻找》系列。
“重新”有三层意思,一是在经历了家庭变故,以及自身疾病后,搁笔五年,
他重新开始正儿八经地画画;二是他的创作形式,由数字绘画向架上绘画转变,
并使用了最低限度的绘画工具:纸、铅笔、墨水,他将画材精简到像一位初学者的姿态,
并开启了全新的绘画语言;三是由于在创作过程中伴随着,身体以及心理上的不适,
画作内容也与身体脏器,以及疾病感受息息相关,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,对于身体内部空间的关照。在这一系列的作品中,方舟将“身体”以及“疾病”作为创作的初始坐标位置,
从“身体经验”拓展出了属于自己的身体叙事,身体官能感受,外加“久病成医”后 对于疾病以及医疗文本上的研究之于画作内容时,作者企图让观者们在图像上 感受到脏器运行、血脉流转、筋骨舒展的细微感。最后再以“于无声处 听惊雷”的方式,在整体视觉氛围上缓缓释放,作为策展人,我也试图。将图像中的“身体空间”延伸至“外部空间”的展场里,
让观众有意识地沉浸在展场内,并注意到自己身体与画作内容互为关系,疾病之于身体来说,它也是另一种生命的生长和呈现,疾病之于方舟来说,它是一次感官脏器上的触景生情,悲怆、惊恐、哀愤都成为作品里的细枝末节,
所经历疼痛、疾病以及离别,带来的世事无常封存,在日常生活的另一面,
悄悄建构起创作语汇中的一处人生“异境”。
在这次《异境乐园》个人展览中,
除了展出郭方舟最新的作品《寻找》系列之外
还完整展出了,完成于2016-2024年期间的
《我的20岁》系列
《金属山水》系列
以及《无限》系列等50幅左右的作品,这也是郭方舟作为青年职业画家
近十年的创作总结和作品梳理。
在不同时期不同母题面前“异境”一词之于作品又有了不同含义
对于《金属山水》系列而言
是传统山水 、图式与当代数字马赛克的对话,
是一次向中国传统水墨画提问的过程
同时也是一次小小的叛逆,
方舟将数码 笔触代替国画材料时,
抛出一个疑问:抽离笔墨形式时,
国画中的灵魂和精神是否还存在?i
在《我的20岁》系列
作品的创作周期
跨越10年的时光
其作品的底色与纹理都是
在方舟20岁左右时的涂鸦,
从混杂着丙烯颜料、油画棒、针管笔、喷漆等底色中
可以看出其中
有尝试、有混沌、有自怜自哀、有自说自
十年后,再反观这些彷徨与伤痛,
这些情绪已经变成底色,
取而覆盖之的是
异化的抽象表达,
这一系列有趣的是
创作这件事
在时间上的反复横跳,
在20-30岁的年龄轴线上
拓展出一个“异”时空。
异境乐园,
不是一座真正的乐园,
乍看之下,其本身既无娱乐性,
也非欢乐的叙事为背景,
而是杂糅了作者
各个不同人生阶段的苦痛与思考,
但失乐园是不永恒的状态,
正如方舟最常和我说的一句话
“我要和我的身体以及其他病痛做朋友”,
异境乐园对于方舟的创作来说,
是一个疗愈的场域,
亦是创作的无远弗届。